本文是2019年春季北京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笔记,仅供参考学习,请勿他用。


形势与政策

本笔记基于2019年春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由李嘉轩、刘畅、亢议共同贡献,但不对笔记的正确性和客观性负责。

第一讲 中美贸易摩擦

新时代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金融危机造成了世界各国GDP大量损失,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

经济不景气,对低质量商品销量影响很大,但是对高端产品影响不大。高端产品大量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中国的出口量受到很大影响。

失业率对国家重要。美国的就业率不断改善,接近历史上较好水平。

在这个背景下爆发了贸易争端。

中方是不愿意打“贸易战”,因为在“贸易战”中没有赢家。但是我们也不怕打“贸易战”,如果有人坚持要打“贸易战”,我们奉陪到底。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一是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开放经济。贸易战不可取,因为不会有赢家。经济霸权主义更要不得,因为这将损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最终也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金砖国家要坚定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二是坚持创新引领,把握发展机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中,除旧布新必然导致产业变革,这个过程是艰难痛苦的。在新科技带来的新机遇面前,每个国家都有平等发展权利。潮流来了,跟不上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

三是坚持包容普惠,造福各国人民。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也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我们要加强对非合作,支持非洲发展。

四是坚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现行国际秩序并不完美,但只要它以规则为基础,以公平为导向,以共赢为目标,就不能随意被舍弃,更容不得推倒重来。

美国

  • 要了解特朗普,不能直接简单黑化特朗普。

特朗普在大选冲刺阶段2016年推出了“百日计划”,复兴美国经济。

特朗普的“百日新政”成果:废除了奥巴马医疗改革;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重新谈NAFTA;减税,买美国货,雇佣美国人

后期政策:搅屎棍,退出伊朗核协议,金特会,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反多边主义,强调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

美国人支持特朗普是直接支持特朗普,而不是先支持共和党再支持特朗普。特朗普的作风不是传统共和党的作风。维持特朗普支持率的办法就是继续推行其“百日目标”。企业要重视特朗普的支持率,不能看不起那些支持特朗普的人。特朗普个性强,新闻多,但经济又好,所以人们没有理由不喜欢他。

现在民主党压力很大。特朗普不是典型政治家,可能“恐怕无意中终结一个时代”。

特朗普财政政策是减税和增加国防,公司税降低为20%。美国减税之后世界各国为了防止资本流向美国也纷纷减税。

特朗普从中兴开始,跟中国开始贸易摩擦,声称要给中国5000亿的关税。加征关税长期会导致美元升值,从而扩大美国财政赤字。加征关税对美国经济短期可能有效。中国想买美国的东西美国不卖,但是美国想让中国人买的东西,中国人买就划不来了。美元长期以来会升值,这样美国的东西更卖不出去。

特朗普批评中国人侵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规则尚不完善,利于发达国家不利于发展中国家。但WTO审查中国之后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对世界经济贡献高度评价。

奥巴马2008年刚上任,使用了”量化宽松”:量化宽松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量化宽松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债券,不仅金额庞大,而且周期也较长。

货币政策:美国经济过度繁荣,有再次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美国的股市和房价远好过06年。特朗普执政以来,债务继续上升。

美国的以上种种政策都是为了美国好,美国优先。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远超GDP,特别是特朗普执政以来。特朗普折腾完了以后,美国贸易赤字扩大了。中国没有能力通过进口美国货物让美国经济变得太好。美国债务是美元霸权主义的表现,现在美元与黄金脱钩了,美元不代表价值,只是一张纸。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1. 个人因素:Think Big,敢想敢赢。扬长避短,先想坏的。手段要多样化,不让别人轻易了解自己的手腕。了解市场,他不相信专家,但是相信直觉、相信朋友。借助杠杆外力,谈生意要精神饱满有激情。贸易战我们不能全退,要有进有退。强化地位,通过心理战鼓动人心(以弱胜强就要装的像个疯子)。善于宣传,讲好故事,让人感动流泪。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谁占便宜就打谁。卖真货,不能骗人。想开点,have fun。

    如果中国糟糕美国很好,那么民主党会乘胜追击,其他国家一拥而上。

  2. 社会因素:老龄化和老年人的高投票率。老年人多,关心政治。美国最大的利益集团是养老保险的集团。得老年人得天下。老年人无所畏惧,敢说话。老龄化代表着保守化。

    生育率和种族结构。非西班牙裔白人女性生育率低,其他民族较高。2016年白人出生率首次低于死亡率。

    经济不平等导致阶级固化更加严重,从而精英政治不了解底层民众的生活。

    特朗普让社会意识到了社交网络的重要性。

  3. 政治因素:中国日渐强大,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改变了。美国人(亨廷顿)对东亚文化十分警惕。美国学者对中国很警惕。

  4. 美国对华战略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中俄挑战威胁美国,偷取美国的东西。奥巴马:我们欢迎中国崛起,中国未来不可限量,我们要跟中国建立伙伴关系。鼓励台湾和美国交流。传统大国崛起的过程中都爆发过大规模战争,所以美国认为中国遭受打压是理所当然的。美国多元化的皮肤裹在核心价值观外面,核心价值观长期以来变化不大。

  • 贸易战暂时可能还不会有结果,但是可能在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内有个说法。

  • 特朗普连任:特朗普的黑点别人早知道了,但是其他民主党的传统政治家的黑点暴露的话就完了。传统政治家很难与特朗普抗衡。

对策

中国经济:发电巨多用不完。

中美贸易战的实质是,美国认为自己先进中国野蛮,美国要教化中国。美国人的“胜者全得”观念虽然能鞭策进步,但后果是社会差距越来越大。金字塔尖的人要不断打压下面的人。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人现在意识到了。

中美贸易战有一定必然性,美国要霸权必须要打压中国。贸易战的关键在于中国自己,如果中国经济仍然蓬勃,那特朗普也没办法。中国一定要搞定内忧,然后推行一带一路等更广泛的开放。

积极应对未来各种可能性,不要放弃核心利益,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建设,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平与发展。

“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

第二讲:“一带一路”谱写中非经贸合作发展新篇章

商务部:内贸、外贸、引进外资、向外投资等。

“一带一路”由习近平在2014年提出,现在接近6年。

  • 推动“一带一路”落实工作的主要体会
    • 一带一路是充满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丝绸之路从BC2世纪到AC16世纪。丝绸之路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历史证明了:和平发展才是正确的道路。
    • 对于国内:一带一路是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中国经济全面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国内的广大西部地区,对外开放不够。
  • 一带一路和非洲
    • 非洲是一带一路的自然和历史延伸,郑和船队联系了非洲和中国。
      • 中非建交到改革开放前:中非贸易打基础,主要是对外援助,团结第三世界,应对帝国主义的威胁。第一个援助埃及、医疗队援助阿尔及利亚、坦赞铁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
      • 改革开放到世纪之交:中非合作调整阶段。非洲是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本次讲座由商务部西亚非洲司江伟司长讲解了“一带一路”战略在中非经济贸易合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底提出,到现在接近6年时间。“一带一路”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积极建设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方案提出之后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欢迎和认可,也为沿线国家带来了实在的经济利益。江伟司长向我们讲解了他在非洲落实“一带一路”的具体感想。“一带一路”是充满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它提倡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对于国内,“一带一路”是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中国经济全面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目前国内的广大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仍然不够,需要扩大开放,吸引外资。对于非洲,“一带一路”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为非洲人民带来了切实的好处。江伟司长说非洲是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很多去非洲支教、工作、援助的同志们回来之后都更加爱国了。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作风传播出去,要关心关爱来中国留学的非洲学生,将大国风范体现在日常生活待人的点点滴滴中。

第三讲:世界经济贸易格局

美国现在是民粹主义,反对之前他们提出的“新自由主义”(WTO)。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和正在发展的变化

火车头是美国和欧盟,是全球主要消费市场。美国消费占全球的22%。美国人消费热情高涨,家庭存款比重下降。GDP是流量,存款是累积下来的。中国:生产新社会;美国:消费新社会。美国大量的生产是在海外进行的。美国的消费品是从全球主要制造业基地:中国、德国、日本。中国是低端制造,德国日本是高端制造。中国还不是制造业强国,还没有高端制造业领先。

中国很多原材料(大宗金属、石油)需要进口。初级产品的提供者是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俄罗斯出口石油天然气,俄罗斯产业结构和沙特阿拉伯很像。巴西澳大利亚出口农产品和铁矿石。巴西自然资源丰富,航空造船都很强。80年代以后工业空心化导致了巴西工业衰落,从而只能成为卖铁矿石农产品为生。任何时候不要使得产业空心化,把制造业转移到海外。

向美国出口的份额占到中国总出口额的20%。中国的崛起美国贡献了很多。美国贸易赤字中,中国贡献了60%。中国国有企业对国家建设和国家战略贡献很多。中国是美国的第五大市场,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市场。美国的出口在中国只有8%。

中国以这些国家为主要进口来源:进口资源、技术等,如台湾(农产品)、韩国(半导体,显示器)等等。美国将很多产业转移到海外,导致了产业空心化。这不一定是政府的意志。

发生的变化:反全球化和新工业化。

美国:反全球化。特朗普要“再工业化”很难:在美国招不到好工人,没有人愿意参与低端劳动。

中国、德国、日本需要对工业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实现的方式是由中国对国有企业来实现,美国很不满意,因为美国政府没办法有这么高的支持企业的能力。中国先要跨入高端制造业,然后成为高端制造业中等国家,最后达到全球领先。在过去,中美是互补关系:中国提供低端制造品,美国提供高端制造品。现在中美是竞争关系,都在制造高端制造品。中国和德国从来没有放弃过工业。

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发展加工业,不在拘泥于出口自然资源。

中美贸易摩擦

美国现在工业废了之后,很多“铁锈地带”。底特律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落魄形成鲜明对比。美国底层劳动人民下岗,原本美国工厂搬到了中国。两极分化越来越大:资本收入和劳动收入差距太大。资本很容易移动,劳动力很难移动、全球化。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出现了民粹主义。民粹主义强调平民的价值,把矛头对准社会精英。右翼民粹主义:排外(波士顿倾茶事件);左翼民粹主义:仇富(占领华尔街运动)。在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氛围下,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很多人说特朗普上台是中国导致的。特朗普是右翼民粹主义:排外,反对外来企业和本国移民。

Steve Bannon。民粹主义是特朗普竞选的工具,而对Bannon而言,民粹主义是他的追求。Bannon是Trump的竞选顾问。英国脱欧和Trump当选总统,都是Bannon贡献的思想,Great Manipulator。Bannon在东京的演讲说美国成为中国的附属国,当时正好十九大召开。Bannon讲了他对中国的看法,认为中国不可能走向美国的制度。中国当时加入WTO时西方人期待中国政治也与西方容易一体。

Peter Navarro是白宫贸易委员会主任,《致命中国》的作者,鼓吹中国威胁论。

所以Trump的中国政策就是基于Bannon和Navarro的思想的。

“美国建国240多年,从未遇到如此体量的对手”——马克·卢比奥。

中国进入了大国博弈时代。一个人要成功,离不开朋友;一个人要伟大,离不开对手。(想想法国被英国干的时候)。巴西足球走下坡路的原因是巴西年轻人都来中超来踢球。

自由贸易和公平贸易

WTO的自由贸易会区别对待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美国说“美国也是发展中国家”。WTO的条款可能修改。如果WTO对美国不利,那么美国就退群。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

习近平:”未来十年,将是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十年,谁世界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的十年,是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的十年”。

技术革命:华为,高级制造业,5G。

大国博弈:中美。

结构转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之前是生产数量太少了点问题。供给侧结构改革。新旧动能转换——产业战略升级、商业模式重构、产品创新与再造、管理创新与变革、品牌新战略、营销战略创新

中国进行了多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李克强说:新动能已发展为我国吸纳新增就业的主渠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1/3. 李克强还说: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这种转换既来自“无中生有”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也来自“有中出新”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李克强:李克强指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必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新动能覆盖一二三产业,重点是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体现了新生产力发展趋势,是实体经济发展升级的强大动力。发展新动能,一是必须坚持“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二是要推动有效投资和消费升级互促共进,三是不仅立足国内市场,也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李克强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关键要以改革优化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减税降费。

技术革命要求结构转换,从而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技术革命成为大国博弈的内容;美国反对中国的结构转换。所以三者关系分不开。

只要在3者中的一个上面下狠功夫,其他俩就不是问题了。中国最容易控制的是结构转换,技术革命不能认为加速,目前最需要把结构转换做好,让中国经济有活力等等。

我国经济未来最大的变局: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这也是我国打赢贸易战的最大筹码。美国放不下的就是14亿人口的大市场,市场的优势很明显。改革开放前40年,劳动力便宜的优势(人口红利)在显现,而现在,市场优势在显现。

中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变高,而老年人只能消费不能生产。中产阶级已经超过4亿人口,世界第一。中产阶级是消费的最稳定阶层。中产阶级:“焦虑”,通过购物来排解焦虑。中产阶级的消费要从油腻变成细腻。

《周易·系辞下》 强调: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变”,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第四讲:科学认识“三期叠加”特征,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王金南: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实现了“四个第一”和“一个标志性成果”: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环保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习总书记给“假环保”敲响了警钟。

  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与内涵

  2. 准确认识生态环境保护“三期”特征


本次报告中,来自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的王金南院士为我们讲解了关于目前热议的环保问题和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前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原来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三位一体”的社会,现在在十八大召开以后已经全面升级为“五位一体”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在党中央政策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党中央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先来源于习总书记在浙江调研时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概念。而后这些思想慢慢发展汇集并产生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方案,那就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思想绝不是空话和纸上谈兵。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中国加入巴黎协定并积极履行其义务和责任, 而非像美国那样正在退出巴黎协定且反对全球变暖的论断。

王院士接着介绍了生态环境保护“三期“特征。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攻坚期,和“有条件、有能力解决一些突出生态问题“的窗口期。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仍然处在初级阶段,我们需要“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建设生态文明,昭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意味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也是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4月6日上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院士为我们作了“科学认识‘三期叠加’特征,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题报告。

2018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而在今年的两会上,总书记提到保护生态环境处于非常时期,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铺摊子上项目,动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应该“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

王院士首先介绍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和内涵。生态文明来自于“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随着人类活动增加,自然环境的容量下降,伴以生态环境安全度的下降,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人类文明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时代逐渐过渡到了生态文明时代。早在2003年,中央文件中就已经提到了“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伴随着十八大的召开,系统的五位一体建设中明确包含了生态文明建设。总书记很早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他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国际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也在全球的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体现了大国担当。

王院士接着介绍了生态环境保护“三期“特征,即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攻坚期,和“有条件、有能力解决一些突出生态问题“的窗口期。我了解到现在国内的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依然严重,且许多生态功能不可恢复,人民的健康问题已经不可忽视,突发环境安全事件高发。中国的环境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正处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Kuznets曲线的高峰处,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有能力解决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而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环境治理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最后,王院士介绍了打好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的目标、思路和任务,强调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坚持源头防治,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做到“四增四减“;解决突出生态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打好蓝天保卫战和碧水保卫战;加强生态修复与环境风险防控。企业监管和市场化机制应该得到健全,广泛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也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领导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阶段,我们大学生也应该进一步深化自己的认识,特别是在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层面上作出自己的贡献。

  • 第一次由党中央召开
  • 第一次由总书记发表讲话
  • 第一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生态环境保护文件
  • 第一次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名

两会(总书记)

  • 保护生态环境处于非常时期,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铺摊子上项目,动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
  • 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与内涵

生态文明来自于“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人类文明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时代逐渐过渡到了生态文明时代。随着人类活动增加,自然环境的容量下降,伴以生态环境安全度的下降,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早在2003年,中央文件中就已经提到了“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伴随着十八大的召开,系统的五位一体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总书记很早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他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国际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也在全球的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体现了大国担当。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包括

  1. 深邃历史观:生态兴则文明兴
  2. 科学自然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3. 绿色发展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然财富、经济财富、社会财富),打破了发展与保护对立的思维束缚
  4. 基本民生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5. 整体系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6. 严密法治观: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7. 全民行动观: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全民行动
  8. 全球共荣观: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深化:“四个一”

  1. 基本方略:五位一体的其中一体
  2. 基本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基本方略中的其中一条
  3. 理念创新:新发展理念中的其中一个
  4. 攻坚克难: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三大攻坚战(脱贫、债务风险、污染防治)的其中一大

准确认识生态环境保护“三期“特征

  • 关键期:压力叠加、负重前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 环境污染不可忍受:酸雨一度影响了三分之一的国土、空气污染等复合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污染(最突出、最迫切)、土壤
  • 生态功能不可恢复
  • 健康问题不可忽视
  • 社会稳定问题
  • 攻坚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供给老百姓优美的生态环境
  • 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Kuznets曲线
  • 窗口期:有条件、有能力解决一些突出生态问题

4 月 6 日上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王金南院士为我们作了题为《科学认识“三期叠加”特征,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题报告。 2018 年是我国生态环境工作意义重大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大会对环保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场“四个第一次”会议确定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了经济、生态协同发展,不能遇到困难就“铺摊子上项目”的思路。 进入工业文明以后,地球的环境容量大幅下降,生态环境安全度也同时大幅下降,因此解决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势在必行。好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生态文明的时代,地球环境容量和生态环境安全度都有所回升,但是我们还要继续、加大努力才能巩固和优化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战果。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一高度。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后来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国方案: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我们作为大国的担当。 接着,王院士介绍了生态环境保护“三期”特征。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三个时期:一是关键期,目前来自环境污染的压力叠加,部分生态功能不可恢复,人民健康问题不可忽视,这意味着我们要负重前行;二是攻坚期,我们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供给老百姓有没的生态环境;三是窗口期,我国发展到今天已经有条件、有能力解决一些突出的生态问题。 最后,王院士为我们介绍了打好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的要点。我们的目标是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全面推动绿色发展;为了达成目标,要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同时要解决突出生态问题;具体来讲,要加强生态修复与环境风险防控,健全企业监管和市场机制,加强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 王院士的报告为我们大学生带来了对生态文明建设非常全面的了解,我对攻坚战的信心得到了加强。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也会参与到公众监管中,为生态文明建设献力。

第五讲:俄罗斯的总统制

戈尔巴乔夫移植了总统制度,但是没存活下来。一直到普京才差不多稳定下来。

苏联解体过程中有三派:保守派、中立派(戈尔巴乔夫)、激进派(叶利钦)。激进派原本人数力量最薄弱,但最后胜利了。戈尔巴乔夫想要复兴苏联政坛,用改革政治来改革经济。改革触犯了苏联老头政治官僚的利益,老头子们随时准备毁灭改革。当时俄罗斯最受欢迎的是激进反对苏联陈腐制度的叶利钦,戈尔巴乔夫两面受敌。立陶宛等国准备独立,带来了武装冲突。戈尔巴乔夫为了缓和冲突,签署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拥有主权。但戈尔巴乔夫没有与苏共高层共同商议,挑起了高层矛盾。签署”条约”前一天晚上,戈尔巴乔夫被苏联保守派(包括副总统、国防部长等高层)发动的政变所软禁,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这就是震惊世界的819事件。老布什说:这个做法是违背宪法的。叶利钦(俄罗斯联邦的总统)感到形势十分危险,他也想阻止政变,但他很慌乱。叶利钦得到了美国总统布什的支持,叶利钦走到了坦克上发表慷慨激昂的讲话,与保守派决战到底。苏联民众也反抗保守派政变,与俄罗斯联邦政府站在一起。到了1991.8.20,发生了流血事件(军队与百姓发生冲突),当时保守派内部也发生了分歧,国防部长没有执行武力镇压的决定。本来就缺乏合法性的紧急状态委员会,又丢失了军权,于是这些人自杀的自杀,自首的自首。本来想巩固联盟的政变,却加速了苏联的解体。短短三天内,苏联政治派别优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叶利钦站在了权力的中心。为了尽快把戈尔巴乔夫(苏联总统)赶下台,叶利钦把戈尔巴乔夫拉到了俄罗斯议会(全部是叶利钦的人),公开羞辱了戈尔巴乔夫,取消了俄罗斯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戈尔巴乔夫已经被架空了。

全国随后掀起大规模反共浪潮,最后戈尔巴乔夫解散了苏联共产党。1991年12月签订了独联体条约,取代了苏联在国际上的合法地位。1991年12月25日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苏联解体。

苏联没有内战,没有外敌,苏联就这样解体了,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历史课题。

俄罗斯印象

俄国从沙俄到现在,经济结构都没有大的调整和改变: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很薄弱。苏联解体之后通货膨胀非常严重。现在俄罗斯有东西卖了,但人民还是没钱,所以俄罗斯犯罪率高。在国家杜马开会也照样丢东西。俄罗斯年轻人够懒,排外,崇拜纳粹。苏联解体之后东正教恢复为俄罗斯的国教,农村里都有教堂。俄国人的特点:僵化。

俄罗斯:排外、封闭、保守。朝鲜入关的时候非常复杂,朝鲜只对中国通航。

俄罗斯:把国家命运维系在一个人身上。俄罗斯总统制与美国的总统制差别巨大。王成英:俄罗斯转变了,转变成斯大林模式了。列宁搞新经济政策,搞市场经济;斯大林严格计划经济;普京现在全盘否定了叶利钦的全盘西化”休克疗法”。俄国的历代领导都是全盘否定上一代领导人,但隔代领导人是相互继承的。

总统制的萌芽:十二月党人政变(亚历山大一世(1801-1825)时期)。后来勃列日涅夫去世时中央委员的平均年龄是70多岁,接人的两位领导人都是老头。中央都是老头,所以从地方直接提拔,比如叶利钦就是从地方提拔的。叶利钦发现,苏联地方与领导人的差距太大。叶利钦一去中央大开眼界。叶利钦走的是亲民的路线,批判腐败和特权。结果戈尔巴乔夫就把叶利钦撤掉了。戈尔巴乔夫是总书记、议长、总统,改革议会搞民主,议员有一半是民选的,一半是任命的。本来叶利钦的政治生涯已经结束了,结果被人选为了议员。苏共28大他举着代表牌走上讲台发言,然后退党。

戈尔巴乔夫搞民主,但决策是秘密的。这是沙皇作风。叶利钦发现苏共中央没有地方让他折腾,他就去最大的联邦国——俄罗斯联邦。他当选了俄罗斯联邦的议长。叶利钦是学工科出身,其实不太会搞政治。

到了92年,俄罗斯全是激进改革派了,按理说可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但是这个时候俄罗斯联邦又分裂了。叶利钦说他要建立一个议会制度的国家,但上台之后说他要搞总统。当时的俄罗斯联邦议长就分裂了,与副总统联合起来反对叶利钦建立总统制国家。从91年到99年(叶利钦执政的时期),中央就没有统一过。93年叶利钦去休假,回来之后他的职位被议会撤销。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说解散议会。”十月事件”是激进派内部分权分赃的问题,叶利钦派炮轰议会大楼(莫斯科白宫)。1993年俄罗斯制定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俄罗斯的总统制是”超级总统制”,总统凌驾于三权(立法司法行政)之上。宪法说:总统可以提一个总理名单,议会可以选,如果两轮之后都没通过,总统可以解散政府或者解散议会重来。

1998年附近5换总理。俄共中低层没参加819,所以俄共另立中央,一复出就是全国第一大党(在议会)。俄罗斯总统凌驾于所有党派之上,不属于任何一个党。普里马科夫(倾向俄共)一当总理,就爆发了科索沃战争(当时叶利钦还是总统)。最后普京在1999.8.10上台,8.7号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普京的首要任务是打车臣。

普京上台,俄共是第一大党,普京需要收权。最后改成了地方领导人由总统任命。2001年出台政党法:每个政党需要至少一万党员。普京成立了统俄党。现在国家杜马里有效的(人够多的)党有七八个。普京建立的统一俄罗斯党收购了那些小党,自由民主党和共产党变成了弱势。现在国家杜马席位的3/4都是统俄党,这其实类似于一党专政。叶利钦当时要出台政策,可以随便被俄共否决掉。在普京这里就不存在这种情况。普京手里议会行政合一。

普京提倡反腐,向人民、向社会集权,推行了国有化,一些国企是很厉害的。

普京还对极端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采取强硬立场。俄罗斯擅长的就是暗杀。俄罗斯常在热闹的地铁站发生恐怖袭击。

普京要是不集权,俄罗斯就要深度解体了。自从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以后,俄国就开始衰败了。普京12岁的时候勃列日涅夫上台,崇拜红色侦察员,高中毕业之后考察了普京的家世,去克格勃学习了一年。普京延长了总统任期到6年。俄罗斯扩张了,收归了克里米亚。所以普京支持率又很高。

俄罗斯总统选举的特点:民选、钦定、一边倒、变相终身制。

  • 总统制的异化:梅普曾经合作的很愉快,现在有些分裂。总统制现在越来越斯拉夫化了。

俄罗斯总统制

  • 照搬西方顶层设计
  • 俄罗斯总统制是苏联解体前后为实现其国家全方位西化的一个制度选择,也是照搬西方民主对其顶层的设计。俄罗斯力图摆脱苏联时期的“立行合一”制度,实现西方的“三权分立”。但实践证明,总统集权制建立和统俄党一党独大后,俄罗斯重新回归传统的“立行合一”制度。

俄罗斯总统制萌芽

  • 十九世纪初俄国十二月党人提出在俄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或总统制的主张。

  • 戈尔巴乔夫时期俄罗斯总统制的建立

    1989年5月苏联召开了首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苏联最高苏维埃,戈尔巴乔夫当选为最高苏维埃主席。 1990年3月和12月先后举行了两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对宪法进行了重大修改。修改后的苏联宪法取消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允许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实行三权分立的政体和议会民主,确立了总统制。 3月15日戈尔巴乔夫通过间接选举当选为苏联总统。

    1991年6月12日,俄罗斯举行第一届总统选举。叶利钦当选。 俄罗斯开始实行总统制。

  • 叶利钦时期总统制的巩固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再度处于分裂边缘。1992—1999年,叶利钦通过“十月事件”、颁布1993年宪法、1996年总统大选、轮换总理等使总统制合法化,巩固了总统地位。

    1. “炮打白宫事件”——1993年“炮打白宫事件”也被称为“十月事件”。

      该事件是以总统和政府为主导的行政权与以议长和副总统为主导的议会立法权之间展开的争夺国家顶层领导权的斗争。

      该事件以立法权的失败而告终,促进了俄罗斯新宪法的颁布和总统制的合法化

      “8.19事变”决定苏联及其各加盟共和国走何种道路的问题,涉及到国家根本制度。戈尔巴乔夫:“‘八月政变’使总危机达到顶点。这次危机中最致命的是国家的解体。”

      “十月事件”则是激进改革派如何分配权力问题。

    2. 俄1993年宪法规定建立一个介于美国和法国之间的政治制度,总统拥有很大权力,同时增强议会职能,实行三权分立。

      1993宪法对总统权力与地位的规定:

      代表权:俄罗斯联邦总统是国家元首;

      保障权:是俄罗斯联邦宪法、公民权利与自由的保障;

      决策权:总统按俄罗斯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决定国家对内对外政策;

      人事权:总统任命联邦政府总理、副总理和各部部长,主持联邦政府会议;

      军事安全权:总统是国家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并领导国家安全会议;

      统制权:总统有权解散议会和政府,而议会只有指控总统犯有叛国罪或其他十分严重罪行成立并经最高法院确认后才能弹劾总统。

      俄罗斯实行的是 “总统集权制”或“超级总统制”,总统凌驾于三权之上。

    3. 五换总理:1998年俄罗斯政治危机不断,一年内四易总理,总统集权得到充分表现。

  • 普京时期俄罗斯总统制全面扩张

    普京上台后,进一步扩大和加强总统权力。

    第一,通过一系列法律加强中央权力。2000年5月,普京下令将俄联邦划分为7个联邦区,并任命了7个联邦区的总统全权代表。此后普京又提出了包括《联邦委员会组成法》在内的法律草案。目的一是改组议会上院议员的组成方式,二是总统有权解除地方领导人职务和解散地方议会。

    第二,多党制被纳入法制轨道。

    第三,通过了一系列反对腐败法律,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并对寡头势力持续予以打击。

    第四,对极端的民族主义、恐怖主义采取强硬立场。

    • 普京集权的原因:

      社会因素:

      第一,俄罗斯的传统:极权专制历史悠久

      第二,国家分裂现实:中央、中央和地方、地方之间、民族之间、阶级之间等。

      第三,国外的压力:北约东扩

      个人因素:

      第一,普京成长在斯大林模式鼎盛时期

      第二,普京职业特点

      比较斯大林与普京集权的特点

    • 梅德韦杰夫延长总统任期

      2009年梅德韦杰夫提议修改93年宪法,将总统任期由4年延长至6年,这是俄罗斯宪法颁布15年来的首次修改。修改后的宪法将总统任期从4年提高到6年。除修改宪法外,梅德韦杰夫总统任内还恢复了曾于2004年取消的州长直选制度。

      简化政党登记制度。

      为解决北高加索问题,梅德韦杰夫于2010年1月下令成立第八个联邦区,设立北高加索联邦区,通过发展这一地区,更好地管理这一地区。

  • 俄罗斯总统选举

    总统的产生与任期:总统由拥有选举权的公民通过直接选举产生,任期6年。任何一个年龄不小于35岁,在俄联邦常住不少于10年的俄联邦公民都可以竞选总统。同一个人不得连续超过两次担任总统。

    总统选举事宜由联邦委员会决定。选民和竞选联盟均可推举总统候选人。每个候选人必须向俄联邦中央选举委员会提交有关个人收入和财产的资料,征集足够的符合宪法规定的签名,最后由中央选举委员会做出是否同意其参加竞选的决定。

    根据《俄罗斯联邦总统选举法》,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半数以上选票的注册候选人被认为当选。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时,中央选举委员会认为总统选举无效:参加选举的选民没有超过登记选民的半数;得票最多的候选人所得的赞成票数量低于完全反对票数量;如果候选人只有两名,其中任何一名候选人都没有得到参加投票的选民半数以上的选票。

    • 2018 年大选——普京以个人名义参选,得票率极高,但著名的体制外反对派人士、被称为普京最危险的政治对手——纳瓦尔内,被排除在2018年总统竞选之外。2017年12月25日,针对纳瓦尔内提交的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加选举的申请文件,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以其有案在身尚未被撤销犯罪前科为由,拒绝将其登记为总统候选人。

    在与西方关系难以改善的背景下,普京倡导回归俄罗斯传统,奉行保守主义价值观,强调俄罗斯国家发展道路的独特性。俄罗斯的国内政策将更加保守,在向传统价值观回归,东正教思想的影响在增强,保守主义思想及其相应的国家治理策略,成为俄罗斯国家治理的主流。在对外政策上,俄罗斯将继续在加强国防力量和军事影响力的基础上,谋求在世界上的更大影响力。在对西方外交受挫的背景下,俄罗斯更注重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希望借助亚洲国家的力量振兴俄罗斯经济,中俄关系也将更深入向前发展。

    • 俄罗斯总统选举特点——民选、钦定、一边倒、变相终身制
  • 俄罗斯总统制的异化:梅普组合

    1. 梅普组合的产生:

      梅普早期在列宁格勒(圣彼得堡)时期既开始合作。

      普京2008年总统任期将届满,他推举时为政府第一副总理的梅德韦杰夫为下一届总统候选人。梅德韦杰夫当选后提名普京出任国家总理并兼任”统一俄罗斯党”主席,由此”梅普组合”正式形成。

    2011年9月24日在“统一俄罗斯党”代表大会上,梅德韦杰夫主动提议请普京参加2012年总统大选,普京随后欣然同意;而普京也希望梅德韦杰夫担任下届政府总理,梅德韦杰夫立即表示愿意“从事具体工作”——两人一拍即合、天衣无缝。 让世人感觉迷乱的俄罗斯政局立刻“尘埃落定”。“梅普组合”这种换位不换人、轮岗不轮休的方式使移植到俄罗斯的西方政治制度得到了极大的“创新”。 “梅普组合”在过去的四年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在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都对俄罗斯的未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组合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一帆风顺地带领俄罗斯实现重振雄风的目标。

    1. 梅普组合的社会基础
    • 民众基础:

      普京自2000年当选俄罗斯总统以来,与叶利钦相比,其支持率虽有起伏,但一直比较高。 2008年梅德韦杰夫当选总统后其支持率始终没有超过普京。 俄几家著名民调机构的2010年数据显示,民众对“双头统治”的信任度正在下降。2010年1月,梅德韦杰夫的支持率达到62%,后降至53%。普京的支持率从69%跌至61%。社会学者指出,对梅普产生怀疑态度的俄罗斯人数量正在增加。 可以看出两者的支持率在缩小。 2011年8月底的俄罗斯民调显示,普京和梅德韦杰的民意支持率分别为68%和63%。 在多数的人都认为梅德韦杰夫执政四年延续了普京的政策,只有20%的人认为他正逐渐改变政治方针或者实施全新的政策。

    • 政党基础: “统一俄罗斯党” :走中间路线。 俄罗斯共产党:主张回到计划经济和苏联时代。 自民党:主张极右民族主义。 “公正俄罗斯”: “官办反对党”。

    • 意识形态基础:

      俄罗斯拥有长期的威权传统和大国意识,尽管意识形态在100年间几经反复,但崇尚权威,迷信领导人个人魅力和力量,服从强者,执着于大国意识,渴望富足、至少安定的生活,这些理念深入俄罗斯民心。而普京的“富国强兵”的政纲恰合俄罗斯人的传统期望和梦想。

    1. 影响梅普组合正常运转的国内因素

      • 组合内部因素——梅德韦杰夫及其支持者

        “梅普组合”未来能否保持足够的稳定主要取决于梅德韦杰夫。梅德韦杰夫一方面逐渐削弱普京的势力一面发展自己的势力。212年普京重返总统宝座,开始有条不紊地削弱梅德韦杰夫的力量。 

  • 关于俄罗斯总统制的思考:

    1. 依靠一两次暴力革命或颜色革命不可能实现国家政治制度现代化
  1. 历史传统作用很难随着经济发展而立刻发生根本变化的
    1. 个人职业生涯、知识结构、信仰等影响其政治行为
  2. 俄罗斯政治转型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1. 如何认识俄罗斯总统制
  • 俄罗斯多党制

    • 俄罗斯多党制的产生

      戈尔巴乔夫在1990年3月和12月先后举行了两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对宪法进行了重大修改,允许实行多党制。

      1989年为了对抗激进派和保守派,在戈尔巴乔夫授意下成立了俄罗斯自由民主党,党首日里诺夫斯基。

    • 俄罗斯政党制度的发展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政党风起云涌,多时达到上千个。政党政治混乱无序。其中重要的事件是俄共的复兴。

      1995年和1999年国家杜马大选俄共获得最高选票,成为国家杜马中第一大党和最大的反对党,从而对叶利钦政权构成巨大挑战。

    • 俄罗斯多党制法制化

      俄罗斯在1995年颁布了《俄罗斯联邦社会联合组织法》,普京上台后于2001年6月21日三读通过了《俄罗斯联邦政党法》,联邦委员会于6月29日也批准了这一法案。接着普京总统在7月12日签署了《政党法》并予以正式颁布。该法对俄罗斯政党从质到量都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目的是实现少党化,遏制反对党的力量,从而实现政治由无序向有序,从分权向集权发展。

      《政党法》规定每个党党员人数不得少于1万,在每个分支机构党员人数不得少于100人。每个政党只有获得5%的选票才能获得国家杜马的席位,后提升为7%,梅德韦杰夫上台后又降为5%。

      《政党法》颁布后有56个政党举行了代表大会,23个全联盟性政党获准在司法部登记,其中俄罗斯联邦人民党“、”俄罗斯民主党“、”统一的俄罗斯党“、”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俄罗斯自由民主党“等8个党完成了在一半以上联邦主体的地区组织的全部登记手续。

    • 初步形成由左、中、右三派政党组成的多党制格局

      2001年4月17日,国家杜马中的四个中派议员团“团结党”、“祖国-全俄罗斯”、“人民代表”、“俄罗斯地区”经过协商,决定成立跨党团的协调委员会,从而大大加强了中派的势力。2001年7月12日“团结党”与“祖国”运动组成“团结-祖国联盟”,并着手建立统一的政党 。12月1日,“团结-祖国联盟”在莫斯科举行代表大会,宣布改组为全俄罗斯“团结-祖国”党,“全俄罗斯”运动也加入了该党。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并原则上通过了党的纲领。 2002年4月全俄罗斯“团结-祖国”党举行第一届全俄代表大会,改称“统一的俄罗斯”党,并完成了在司法部的登记手续。“统一的俄罗斯”党在国家杜马中的议员数已超过俄共,成为议会第一大党。

      随着“统一俄罗斯”党的发展,俄罗斯政党竞争的空间正变得越来越小,该党逐渐向一党独大的方向发展,成为总统在国家杜马中的代言人,为总统立法施政开通了绿色通道。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均服从服务于总统。这种政党模式实际上又变相回到了苏联时期一党独存的“议行合一”模式。

      统俄党一家独大,国家杜马选举得票率逐年降低

      “我们不能改变历史进程,但必须要保护俄罗斯人民……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决定利用国家的全部资源:国家的力量、人民的经营潜力、过去的传统和现在的经验、社会的创造力和个人努力。我们不指望得到政治评论家的垂青,而是指望得到人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摘自《加里宁格勒真理报》2003年7月15日

  • 中国对俄政策

    1. 继续深化与俄罗斯的全方位合作。
    2. 倡导和谐世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3. 维护俄罗斯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
    4. 在国际组织中支持俄罗斯的合理要求。
    5. 不参与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
  • 小结

    通过对俄罗斯总统制的历史回顾,以及对其政治核心要素形成的动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总统制远远没有达到其实现西方式民主的预期目标。其主要原因是落后而失衡的生产方式、市民社会的软弱、从众的社会心理、复杂的政治斗争、领导人的主观选择、传统的宗教信仰、西方的排斥和阻拒等等制约着俄罗斯的政治转型。


第六讲:寻找与守望——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

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文化的守望者。

文化遗产标志、歌曲《寻找与守望》、文化遗产日。

寻找文化遗产重回人们生活的途径,守望传承的安全性。紫禁城 — 故宫 — 故宫博物院。

馆舍多,藏品多,观众多。但是其实是superficial的。更重要的是,观众从故宫出去能得到什么?

习近平:”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活起来,以多种方式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便民利民的管理革命:大大加速了故宫服务的效率,以观众为中心了。

增加卫生间数量,改善卫生间环境;增设座椅;没人扔垃圾;增加室内光线;”平安故宫”(火灾、地震、偷盗、藏品腐蚀、库房隐患、观众踩踏)。故宫员工不抽烟了。故宫3年做了大清理。拆除彩钢房。

文物修复

坚定扩大开放了,才更安全了。 数字故宫,智慧故宫。文化熏陶。

故宫做免费教育。道路制度理论自信的根基是5000年的文化自信。

文物保护好了,人们就会积极去认识去保护。所以开放才是保护。当人们感受到博物馆对人们现实生活的意义,人们才会走进博物馆。把壮美的紫禁城交给下一个600年。


今天形策课请到了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齐翔老师来做关于《寻找与守望——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的报告。单老师以故宫博物院的整改为例,阐释了应该如何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大多数博物院的文物都是冷冰冰地躺在库房里的,这并不是保护文物。只有让普罗大众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与文物和文化的关系,让文化遗产走入大家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保护文物传承文化。习总书记说:”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也正是这个意思。故宫的整改为全国文化遗产资源的管理带了个好头。

在单先生担任院长的七年中,他带领故宫做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他发起了便民利民的管理革命,大大增加了故宫服务群众的效率和效果:增设座椅、厕所革命、禁止吸烟、增加室内光线,”平安故宫”项目大大改善了故宫的总体状况;他带领故宫员工清理改造馆舍,讲一大批废弃闲置的馆舍改造成了富有特色的展览馆;他加强了修复文物的力度,引进一大批先进设备和技术人员,讲故宫文物的完整度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他坚定扩大开放,建设”数字故宫”,将故宫文化建设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中坚力量;故宫免费做教育,因为”四个自信”的根基是我嗯中华民族5000年积累出的文化自信。2020年将是故宫600年生日,在单先生的付出下,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将壮美的紫禁城交给下一个600年。

考试:

6月14日星期五14:00-16:00

考试地点:理教201;范围:考试的三讲。

材料题、论述题,任选两道。

6.8是最后一次大报告。